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
人的精神、心态、情绪也会
随着季节和气候而发生微妙的变化
如果调节不当
人容易导致“情绪中暑”
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
快来了解一下什么是“情绪中暑”
又该如何预防吧
↓↓↓
什么是情绪“中暑”
所谓情绪中暑,一般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、高湿或炎热环境中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,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造成的一种情绪烦躁、心境低落、头痛恶心的症状。根据央视网报道,人群中约16%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。
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、湿度高于80%时,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,人容易出现情绪烦躁、爱发脾气等现象。专家提醒,不同个体对高温天气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不同,引发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可能也不相同。比如对高温适应比较快的人群,可能更好更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状态。相对来说,长期睡眠不足、压力较大、在高温天气下工作以及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发生情绪中暑的可能性更高。
如何预防情绪中暑
预防情绪中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改变身体状态,达到情绪降温作用
比如:改变身体的温度,用冷水敷脸、泡温水澡或用温水泡脚;做有氧运动20分钟或更久;调节呼吸来进行情绪降温;身体放松训练来缓解紧绷的情绪。
自我调节
当意识到自己心情烦闷、情绪发生明显变化时,离开当下促发情绪的事件和情境,转移到其他事件,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适当放松,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。
保证睡眠
睡眠不足,心情会变得急躁。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,通常情绪也不稳当。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第二天精力充沛、头脑灵活的前提,13-29岁的青年人最佳睡眠时间为8小时左右,30-60岁成年人为6-8小时左右,60岁以上成年人应控制在5.5-7小时之间。
调剂饮食
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,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不仅能防暑,还能增进食欲。注意多饮水,以调节体温,改善血液循环。多进食“清火”的食物和饮料,如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绿茶等。
如何管理极端情绪
极端情绪发生的时候,人们完全被情绪控制,无法专注任何事情,也无法解决问题,所有改变情绪的方法都不发挥作用。
1. 转移注意力,离开当下促发情绪的事件和情境,转移到其他事件。
2. 进行五感抚慰,通过看愉悦的事物(视觉)、听舒缓的音乐或悦耳的声音(听觉)、触摸柔软或可以让自己感觉安慰的物品(触觉)、闻令自己愉悦的气味(嗅觉)、享用美味的食物等(味觉)。
3. 改善自己所处的当下。想象自己在别的地方或处于不同的情境;找可以放松的事情来做;帮自己打气;为当下找到某种意义;把心思完全放在当下的一件事情上;短暂回避情境以暂时远离当下。
如果通过自我调节,仍然不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,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