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南风效应
南风效应源自于法国作家拉封丹所写的一则寓言,讲的是:有一天,北风和南风在天空中遇见了,它们为谁的威力更大争吵不休,最终决定通过用谁能最先脱下过路行人大衣的方法来一较高下。
首先,是迫不及待的北风,它直接来了个冷风凛凛、寒冷刺骨,结果反而逼得过路行人把衣服裹得紧紧的。接着,是南风。它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式,向行人送去了阵阵温暖舒适的风,在暖风的吹拂下,人们渐渐解开纽扣,脱下了大衣。
毫无疑问,在这场争斗中,南风赢了,温暖舒适才更适用于人类生活。
寓言中的南风效应启示着我们:在日常生活中,温和、放松的处世方法远胜于固执、霸道、自以为是的逼迫。这种差别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尤为常见。
在如今高精神需求的时代,“虎妈狼爸”、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的教育理念已经过时了,“以柔克刚”才是应对孩子叛逆心理的制胜法宝。有时候,说一千道一万、苦口婆心、循循善诱,都不如温和一语。
南风效应不仅适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,也适用于企业的管理之道。有着人本主义关怀的企业往往更能凝聚员工的力量,做出不凡的成绩。
二.登门槛效应
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,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,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,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,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。
这种现象,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,这样才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。
更通俗地来讲,登门槛效应就是在启示着我们:若想别人答应比较大或者比较难以完成的要求,我们就得先把要求拆成一个个小目标,然后再慢慢诱导他人完成,最终达成目的。
例如:家长想让孩子的成绩提高20分,那么可以先和孩子共同制定提高5分的小计划;等提高5分后,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与肯定;以此类推,再逐步制定提高10分、15分、20分的计划,最终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完成分数上升的目标。
除此之外,我们日常所见的超市免费试吃活动、沃尔玛商品差价排列形式、推销员的上门服务等都是登门槛效应的灵活应用。
三. 德西效应
外在动机是指钱、房子、车子、升职加薪等物质类东西,内在动机是指兴趣、实力、理想、奉献等追求。当人想要做一件事情或者完成一个目标时,如果外在动机占上风,那么个体很可能在一开始时信心满满、充满动力;但不久后却疲惫不堪,甚至半途而废,主动放弃先前所有努力。
反之,如果是内在动机占据有利形势,且辅之一定的外在动机,个体对目标的追求会更具持久性。这就启示着我们在学业与工作选择上,更重要的是以内在动机为主、以自己的兴趣与理想抱负为主;偶尔以外在动机作为适当奖励。
德西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,比如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乖乖听话、好好学习、考出理想成绩;常常以钱、手机、电脑、游戏、衣服、零食、玩具等作为奖励,激发他们的上进心。
一开始,孩子们果然如父母所想,成绩突飞猛进;但时间长了以后,孩子们慢慢变得无心向学、不思进取。这一转变根源于父母用物质奖励消磨了孩子的内在动机,使他们丧失了纯粹学习的欲望与兴趣,从而在学业上萎靡不振。
除此之外,高考结束后,某些学生不遵循内心所想、不顾实际情况;一味跟风填报热门专业也是德西效应的体现。
END
综上,德西效应警示着我们:在人生中,如若只追求外在动机,则极其容易半途而废,一事无成;反之若以内在动机主导理想与抱负,并适时补充外在动机,则会所求皆有所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