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
我叫李明,今年16岁。我觉得我的父母总有一种魔力——让人瞬间扫兴的魔力。前段时间,我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,满心欢喜地把奖状拿回家给他们看。结果,爸爸一看到奖状就说:“画画有什么用?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,才是正经事儿。”这句话瞬间浇灭了我的喜悦之情。
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。我喜欢看电影,父母说浪费时间;我想买吉他,父母说我不务正业。甚至我交到一个有趣的朋友,妈妈也会说:“那个孩子看起来不太好相处,你还是少和他来往。”每次,我满怀期待地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开心事时,总会被泼上一盆冷水。
我很困惑,为什么父母总是这么令人扫兴?他们是不是不爱我,或是根本不关心我的感受?我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呢?
——李明
李明,你好!
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惑和无奈。父母为什么习惯于让孩子扫兴?有的父母可能是心中欢喜,但话说出来就“变味”了;有的父母可能是担心孩子骄傲,想通过打压的方式,让孩子不断进步;也有的父母可能控制欲太强,希望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严格按照他们的规划来。
扫兴的父母,确实难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,甚至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,是解决扫兴问题的关键。


孩子可以主动与父母沟通,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帮助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兴趣。例如,李明可以告诉父母绘画对自己的重要性,并解释他在绘画中学到了什么,以及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。

如果父母一时难以改变态度,孩子可以寻求其他家人、老师或朋友的支持,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和鼓励。

孩子可以通过自我调节,保持积极的心态,避免因父母的否定而过度沮丧和失望。自我调节的方法包括参加体育锻炼、听音乐、阅读等。

面对父母的反对意见,孩子在坚持自己兴趣的同时,应寻找机会证明这些兴趣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。

孩子的自信心不仅来自于个人努力和成就,也来自于对自己兴趣和能力的认可。

孩子可以寻找一些成功人士作榜样,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,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,激励自己不断前进。

在这里,我也提醒父母,发现自己有以下行为时,就要注意了。

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绩时,父母的否定和批评会让孩子感到失望和挫败。父母可能认为通过批评,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清现实,但实际上,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。

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认为这些活动浪费时间,是不务正业,从而不支持孩子的选择。这种态度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。

一些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和保护,会过度干预孩子的交友和活动选择,从而导致孩子感到无比束缚和压抑。

有些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,比如学业、兴趣爱好、行为举止等,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自卑。
扫兴的父母,对孩子的性格养成、社会交往、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均会造成影响。怎样才能成为不让孩子扫兴的父母呢?

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,理解他们的兴趣和喜好,即使这些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,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。倾听不仅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,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。

孩子取得成绩或表达自己的兴趣时,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,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。鼓励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上的赞美,也可以是行动上的支持。

在孩子需要帮助和支持时,父母应该尽力提供资源和指导,引导他们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,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批评。

父母应该学会适度放手,允许孩子有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权利,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。这能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社交能力。

父母需要学会共情,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,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安慰。
文章来源:学生与健康
作者: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 朱珍珍
图片来源:网络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不提供诊疗建议,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以上图文,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
心理科预约电话:0578—6956955

公交路线:
路线一:3路(开往三溪口卫生院)至下坦村
步行300米到达青田康宁医院
路线二:8路(开往船寮公交站)至溪口村
步行1.3公里到达青田康宁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