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总想玩手机?看看心理科老师给您支个招!
发布时间:2025-04-11
PART.01

“我妈妈每天拿着手机疯狂购物、刷剧,我刚拿起手机跟同学聊天她就开始唠叨!”

PART.02

“我爸爸总教育我玩手机是不务正业,要好好读书,自己却窝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停不下来。”

PART.03

“你们天天手机不离身,上厕所都要拿着,为什么我就不能玩?”

图片

     在咨询室里,原本带孩子来戒“网瘾”的林女士,面对12岁儿子的“灵魂拷问”顿时失语。

      在我看来,为了避免孩子和家长因为“网瘾”问题引发矛盾、激战,家长应科学看待孩子用手机上网的行为,确定全家人共同遵守的正向使用手机的规则,尝试把孩子对网络的依赖转化为促进亲子交流的工具。良好的亲子关系,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。

孩子为啥放不下手机

    不要怪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,先问问家长自己能不能放下手机。其实,家长也未必能放下。


    对孩子而言,手机不仅能用于玩游戏、刷短视频,还能作为学习工具,更是朋友之间的交流工具。


     当一个孩子听不懂热门游戏里的专业名词时,他可能会觉得无法融入集体。


     有些孩子在现实中遇到挫折,如父母有矛盾,自己成绩不好、跟同学的社交出现问题等,他们沉溺游戏是希望通过游戏里的胜利获得自我肯定,找寻有共同话题的群体及能够倾诉的对象。


     所以,对于孩子沉迷玩手机的问题,家长不能一味围追堵截或者“闹铃式”地监管,而是要正确引导。对于存在逆反心理、故意和家长对着干的孩子,家长要优先改善亲子关系,然后再解决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。

允许孩子有规则地玩手机

    想让孩子适度玩手机,家长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,设立使用手机的奖惩规则,并且全家共同遵守、互相监督,通过奖惩机制强化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。


     比如,允许孩子在完成课业后有30~40分钟的手机自由使用时间,但是到了规定时间要自觉放下手机。如果孩子能做到,就奖励孩子第二天可以继续使用手机。如果孩子超出了规定时间,那么次日的手机使用时长就要缩减。


    当然,家长可以设置孩子使用手机的屏幕时间,并跟孩子沟通,让他主动遵守约定。这么做除了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,还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感和自控力。

寻找共同话题

     除了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进行控制,家长还要了解孩子的网络活动轨迹。网络同样是家长的“情报员”,如孩子在手机里安装了什么软件,在哪些软件上停留时间长,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手机使用习惯。


     为了让孩子更健康地使用手机,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孩子的兴趣及关注点、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变化,从而寻找共同话题,促进亲子交流。比如,发现孩子喜欢漫画,那就可以陪孩子一起逛漫画展;孩子喜欢打游戏,那不妨和孩子一起玩,让孩子“带带你”,一起分享玩游戏的心得。

不玩手机还能玩什么

     作业做完了,使用手机的限定时间用完了,孩子还能干点什么?可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。

1
运动是一剂良药。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,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。家务劳动也是一种运动,可以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归属感。
2

鼓励孩子多和同学、朋友交流,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。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同伴的帮助,而不是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。

3
 很多家长也会适当带孩子外出游玩,这时不妨让孩子参与出行计划准备的全过程,例如选择出行目的地、查看出游攻略、确定行程等。这不仅赋予了孩子主人翁意识,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。

文章来源:学生与健康

作者:福建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林榕发

图片来源:网络
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不提供诊疗建议,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
以上图文,贵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
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END

精神科预约电话:0578—6619101

心理科预约电话:0578—6956955


公交路线:

路线一:3路(开往三溪口卫生院)至下坦村

            步行300米到达青田康宁医院

路线二:8路(开往船寮公交站)至溪口村

            步行1.3公里到达青田康宁医院



COPYRIGHT © 2020-2030 Kangning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evd.

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8084号-1 技术支持:杭州耶利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公众号